即使溶解氧达标,水质问题依然严峻的原因何在?
发布时间:
2025-08-01
溶解氧作为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,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体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。然而,即便在某些情况下溶解氧指标达标,水质问题依然严峻,这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。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溶解氧达标并不等同于水质全面优良。溶解氧浓度高通常意味着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充足,这有利于水生生物的呼吸代谢和生态系统的平衡。然而,水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溶解氧一个指标,还包括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总磷、重金属等其他多项指标。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了水质的综合评价体系。因此,即便溶解氧达标,如果其他指标超标,水质依然可能存在问题。
其次,水质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污染源的控制不力。农业废水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。在农业生产中,过量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;在工业生产中,废水排放往往含有重金属、有机物等有害物质;而在日常生活中,洗涤、冲厕等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含有大量的污染物。如果这些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,即便溶解氧指标暂时达标,水质问题仍然会反复出现。
再者,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水质问题的重要原因。例如,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管理存在短板,排水单元达标、合流渠箱改造等清污分流工程推进缓慢,雨季污水溢流问题突出。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污染物进入水体,消耗溶解氧,影响水质。此外,部分一级支流尚未消除劣V类水体,也会直接影响考核断面的溶解氧指标和其他水质指标。
另外,水质问题的严峻性还与水体自身的流动性、温度、pH值等因素有关。水体流动性差的地方,溶解氧含量可能较低,因为氧气无法充分混合和分布。同时,夏季温度升高会导致水体中的生物活动增加,氧气消耗增加,从而降低溶解氧含量。此外,如果水体中pH值过低或过高,也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和分布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共同影响着水质的优劣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些地方在应对水质考核时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。例如,有的地方为了在考核中达标,采取临时性的污水处理措施,如添加化学药剂等。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提高溶解氧等指标,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。反而可能因为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而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,影响水生态的平衡和稳定。
最后,水质问题的严峻性还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有关。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,我国江河水质总体转好,但水污染问题依然严重。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对水质保护的参与度不高,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。如果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水质保护,减少污染物的排放,那么水质问题将会得到更有效的解决。
综上所述,即使溶解氧达标,水质问题依然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,需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,完善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,提高水体自身的流动性和稳定性,同时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。只有这样,才能实现水质的全面改善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。
上一条
下一条
实时新闻
2025-08-01
2025-08-01
2025-07-25
2025-07-25
2025-07-11

安徽宝绿光电工程有限公司
联 系 人: 王经理
咨询热线:139 5605 0105
固定电话:0551-64535800
售后服务:139 5605 0105
邮 箱: 285965278@qq.com
地 址: 合肥市新城经济开发区金阳路33号

扫描访问手机版